二走韩村,缅怀陈辉
栏目:涿州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05点击量:
二走韩村,缅怀陈辉2023年4月5日,清明节,我到了涿州松林店镇韩村,和该村退役军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学友等一起,参与接待来自湖南常德陈辉烈士的家乡干部及陈辉烈士亲属等一行数人来涿州祭扫陈辉烈士墓的活动。涿州红色革命史专家级代表、原涿州文化局局长王法文、民政局干部李英欣以及村两委干部等陪同在村里参观调研。这是继2023年3月16日上午,我访问了涿州松林店镇韩村,与该村支书兼村主任的王学友

二走韩村,缅怀陈辉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我到了涿州松林店镇韩村,和该村退役军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学友等一起,参与接待来自湖南常德陈辉烈士的家乡干部及陈辉烈士亲属等一行数人来涿州祭扫陈辉烈士墓的活动。涿州红色革命史专家级代表、原涿州文化局局长王法文、原涿州烈士陵园园长李英欣以及村两委干部等陪同在村里参观调研。这是继2023年3月16日上午,我访问了涿州松林店镇韩村,与该村支书兼村主任的王学友老兵进行了交谈,向该村捐献了一本1958年出版的陈辉《十月的歌》一书并就相关事宜洽谈后,于今年第二次走进韩村。

在新落成的韩村村委会北房中会议室,来自湖南常德的嘉宾和涿州各界对红色革命文化有认知的部分学者及爱好者聚集一堂,座谈表达了对陈辉烈士的追忆和作品的鉴赏,交流了意见看法。

随后,大家一起在村里看了两处建筑。

一是陈辉烈士在韩村与敌战斗牺牲的一处小院,该院基本保留了当年的原貌,大家在院里合影留念。

二是观看了由韩村两委在村中筹建的一处《陈辉纪念馆》,主体建筑已基本竣工,约有四、五百平米左右。

韩村两委在村边一处庄稼院与湖南嘉宾共叙友情,来自湖南常德的孙镇长还即兴朗读了自己到涿州后写下的感言;原涿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刘鹏举也即兴朗读了自己写下的清明诗句。王法文、李英欣、刘会军等还表达了对革命烈士陈辉的敬仰和追忆。陈辉烈士的后人(孙子辈)陈长付还回忆了其母亲吴雪明(陈辉养女)来涿州祭拜和今年年初去世的情况。

据悉:当年,陈辉牺牲后,残忍的敌人把他的头颅挂在炮楼外示众,肢体喂了狼狗。后被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在黑夜里冒死把陈辉的头颅摘下来,秘密埋在一个地方。革命胜利后,政府和乡亲把陈辉烈士安葬在涿州烈士陵园。

而远在常德老家农村的母亲,却一直不知道儿子陈辉的牺牲,每天都在家门口的田野上翘首盼望。陈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去世,他到北方地区参加革命后,母亲倾尽积蓄,购置了十多亩水稻田,等待他打完仗后解甲归田,娶妻生子。然而,一个个春去秋来,田埂上的芳草青了又黄,母亲却没有看到儿子归来的身影。直到1954年,政府送来陈辉牺牲的烈士证明和抚恤金,母亲才知道儿子早已牺牲在北方他乡。第二年,老人在悲伤中离世。临终前,她让陈辉的大姐把女儿吴雪明过继到弟弟名下,为儿子留下传承的血脉。吴雪明作为烈士后人曾到过涿州,于2023年年初去世。她的儿子陈长付来过涿州,此次又随队前来涿州。他带来产自湖南常德的几只柑子与韩村群众和我们大家分享。韩村王学友代表大家表示:要在陈辉烈士牺牲的韩村种一点红高粱,成熟后带几穗送给陈辉烈士的家乡人民。

陈辉,男,原名吴盛辉,湖南省常德县黑山尾村人,1920年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1934年考入常德城的湖南省立三中。1938年2月,我党女革命家帅孟奇受党组织的委派在常德、汉寿等地重建了中共常德特别支部,在小学教师和常德中学中发展党员。陈辉就是常德中学的一名学生党员,5月被帅孟奇选派到延安。1938年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晋察冀边区通讯社当记者。1940年调平西涞涿县,先后任县青救会宣传委员、县青救会主任、县武工队政委、区委书记等职。陈辉还是热情的诗人,他写了一万多行诗,曾在《晋察冀日报》、《群众文化》、《诗建设》、《鼓》、《子弟兵》等抗日根据地报刊上发表过很多诗作。

陈辉,当时化名“晨辉”,为地方工作方便,谐音陈辉。陈辉的诗歌绝大部分是在涞涿四、五区时写的。

1945年2月上旬,按照县委部署反攻的决定,陈辉到各村布置工作。8日凌晨,松林店车站日本特务把陈辉居住的韩村包围得水泄不通。 

陈辉和通讯员王厚祥在韩村堡垒户王德成家(现这所小院保存完好)被敌包围,在与敌拼斗中,他打死了两名特务,而他的左腿也挂了花。这时,敌人越来越多。通讯员随手扔出两颗手榴弹,掀起两股浓烟,他两人顺势冲出西屋,来到院子里,原想越墙而出,但墙头已被敌人的机枪封锁,越不过去,只得回到屋里。通讯员已中弹牺牲。敌人还想活捉他,从屋顶上扔进燃着的高粱杆子,想把他逼出屋来。在熊熊的大火中,他拖着一条淌血的腿,从屋里走出来,两眼冒出仇恨的火花,十几个敌人看到他,连忙跑了过来,当敌人来到跟前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我们的抗日英雄,人民的忠诚战士,富有才华的革命诗人,就这样英勇倒在硝烟血泊之中。时年二十四岁。

陈辉在韩村激战后,他被敌人带回据点。残暴的敌人铡下他的头颅示众,身体被狼狗撕咬。涞涿政府把陈辉头颅取回先后在几个地方安葬。后。安葬在烈士陵园。

陈辉是涿州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韩村也由此成为涿州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地标。

河北涿州松林店镇韩村和湖南常德黑山尾村,因为陈辉烈士,使得两地有了渊源,红色革命文化使得两个地方的基层干部群众有了亲近感。两地基层干部表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将继承发扬革命先烈未竟的事业,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福祉而共同努力奋斗。(刘会军 2023.4.5 于涿州)


附:湖南常德赴河北涿州领队孙启坤(镇长)感言一:

今天细雨绵绵,沧海同祭,大地共鸣,仿佛是杜牧不朽诗篇“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真实写照。陈辉烈士啊,您是家乡的骄傲,您是涿州的自豪,更是您的崇高。今晚思绪万千,三湘呜咽,沅水同悲,一定是在向烈士表达追思的情怀和深深的眷念。今天我们身临其境真实感受了烈士的伟大和涿州人民对烈士的厚爱与敬仰,从上午一直到午后,前来祭奠的学校,机关,团体,解放军络绎不绝,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有公安干警,消防战士。不身临其境,就不能深刻体会为什么涿州人民从上到下,从老到幼全方位的对烈士英雄事迹和烈士精神的永续传颂,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涿州人民把唱英雄,树英雄,学英雄当成了常态,当成了榜样,当成了方向,把“中国从来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对英雄的褒扬和深深的怀念”当成失去灵魂,迷茫方向的警句。在河北在涿州,陈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难道是纯粹宣传来的?不是,而是陈辉烈士为了国家的解放,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为了涿州人民不当亡国奴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甘愿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生命换来的,他早已把自己融入了涿州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深深扎根于涿州人民之中。

英雄已逝,但英雄的精神必传万代,烈士千古,但陈辉的英灵光耀千秋。作为家乡的代表,一定会继承先辈遗志,努力工作,让烈士的英灵早日回归故里,让烈士的事迹在沅浬大地永续传唱,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先烈,不负涿州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盼!



附二:湖南常德赴河北涿州领队孙启坤(镇长)感言二:


此时此刻,列车的时速也比不了我思绪的奔跑,东升的太阳也无法形容我思想的燃烧。


陈辉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浪漫的,现实的,战斗的革命诗人,把自己最年轻,最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热血奉献给了燕赵大地。家乡的七姑山下,甘蔗河畔留下了陈辉儿时的身影,身为大户人家的孩子,原本衣食无忧,但陈辉还是义无反顾的立下了儿时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终不还的雄心壮志;市立一中在这里,您追求理想探求真理,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仿佛一个崭新的中国就在眼前,很快,经向光源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里,受常德革命的先驱帅孟奇大姐指派奔赴无数爱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和田间、邵子南、魏巍、贺敬之等文坛泰斗,诗界巨匠结成了惺惺相惜,生死与共的战友情。经历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我党文化文艺发展繁荣的巅峰,在这里陈辉快速成长。


1939年,抗大毕业后不安于组织分配的相对安全的晋察冀通讯社记者的工作,强烈要求到最艰苦地方去,到抗日最前线去。1940年陈辉到了涿州,这个时候的涿州已经沦陷,汉奸伪军敌特猖獗,內有日寇严密的保甲制,外有壕沟高强电网等封锁线,陈辉又是南方口音,要想在敌占区开展工作谈何容易,稍有不慎就会暴露,但是陈辉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开展对敌斗争,使敌人闻风丧胆,被涿州人民,平西地区老百姓称为神八路。他的搭档、武工队队长陈琳牺牲后,他写下了祭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英雄抛碧血,化着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1945年2月陈辉在涿州松林店镇韩村不幸陷入日伪军重围,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陈辉践行了为祖国而歌为十月而歌的铮铮誓言,完成了一生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大爱;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陈辉烈士永远活在涿州和常德人民心中;燕赵大地,三湘四水将永远铭记陈辉烈士的博大胸怀和光辉事迹,您的充满战斗激情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诗歌会永续传扬,陈辉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