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有辆倒拉车
马宏
现在的北京南站,过去叫永定门站。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从永定门站到松林店站之间,有一趟市郊车,沿途的老百姓都叫它倒拉车。
之所以叫它倒拉车,就是因为它的煤水车在前,蒸汽锅炉在后,和正常的蒸汽机车运行正好相反。
提起这趟列车,家住京广沿线上了年岁的老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是一趟典型老式绿皮车。车厢内顶棚是弧形的,顶棚上的电灯像一排扣在上面的白色馒头,还有那会摇头的风扇,即会180度旋转,又会上下摇动。车厢内地板是硬木条铺成的,座椅也是硬木板做成的。车窗是那种能上下抬起放下,两侧带卡槽玻璃窗。
这趟列车属于市郊列车。每天早晨开行车次是452次,5:30分正向牵引从松林店站发车,经由涿县、永乐、琉璃河、窦店,良乡、长辛店、南岗洼、丰台、柳村到达永定门站。上午9:30分,车次改为453次反向牵引,由永定门站返回松林店站。这趟列车晚上还有一往返,车次是454/451次。因为上行进京的452、454次列车是正向牵引;出京的453、451次两趟下行列车是反向牵引。这,就有了倒拉车的称呼。因为451次运行在夜晚,人们很少注意它。人们注意最多的还是中午之前的453次。当年,农村人家里有表的不多,琉璃河、涿县一带沿线的社员上午在外劳动,不看太阳,都爱看倒拉车,只要见到这趟倒拉车开过来了,就知道已经到11点了,快该收工了。村里串门、闲聊的老人见到倒拉车开过来了,也赶忙回家做饭,免得耽误了上工、上学的人回家吃饭。
这趟倒拉车,虽说给沿线百姓带来不少方便,但对机车司机而言,就不行了。因为铁路从运行和机车操纵的角度,一切都是按照正方向设计的。反方向运行从瞭望信号,司机操作,司炉添煤等都很不方便。只是因为这趟列车运行路线短,两次往返才需要进段加煤加水整备一次,机车频繁转向又很不方便(必须入段经由特殊设备),所以为减少运行组织上的麻烦,就只好这样一趟正方向,一趟反方向将就下来了。
坐这趟车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主要有四种人:一是铁路通勤职工,家住铁路沿线到北边上班的;二是松林店一带进京卖豆腐丝的;三是用鸡蛋或花生米换粮票的;四是做坑蒙骗买卖的。这几路人马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谁都清楚对方是干什么的。包括列车乘务员,对他们也都很清楚。
空手上车,上车就占座,而且占有小茶桌的座,凑够人手就玩(用他们的行话叫敲牌)牌,这是铁路通勤职工。他们多数是玩升级,敲三家。虽说不输房子不输地,但也争得脸红脖子粗。这些人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不管是不是一个单位的,兜里掖副牌,逮谁跟谁来。有时占不到茶桌,隔着一个过道,四个人膝盖并拢上面放张报纸也照样玩。
拎两个纤维条编的方篮子,放到车厢门档处或洗手间,靠在座椅上就睡,或坐在过道一边靠车厢就睡的,是进京卖豆腐丝的。这些人多是来自松林店周边,也有来自涿县大庄一带的。他们都是坐早车到北京交货,下车后那边有人接,然后坐倒拉车回来,下午在家继续做,明天接着送货的豆腐丝商贩。这些人是真正的靠劳动致富者。
还有一拨人,叫“捣蛋部队”,是专门用鸡蛋或花生米进京换粮票的。这些人妇女居多。早晨背上二十斤左右鸡蛋或花生米,到京城转上一天,换成一百多斤北京市面票或米票,晚上回来。这些人家里有专门给她们收购鸡蛋或花生米的人,并且兼做出售米面票生意,从中赚取差价。这些人的存在,为好多户口在河北,人在北京上班,需要北京市粮票的人,提供了便利。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京冀一体化的先驱。
再就是那些做歪门邪道生意的。他们有卖猫狗的,有卖鸡鸭的,也有卖蝈蝈青蛙的。只要能卖钱的东西他们都收,然后进京倒卖。有人收到过两只鼹鼠,拿到北京就卖了二百多块。为了吸引买家,他们把小鸡小鸭染上色,把普通小柴狗饿成皮包骨头当沙皮狗卖……因为这些人挣钱容易,所以他们凑到一起,不是吹牛就是扒皮剥葱,到也能相互借鉴开拓思路。
生产队时期,这些人的行为虽说都属于投机倒把行为,但因为生活困难,靠山吃山,靠着铁路,也就只能吃铁路了。可以这样说,当年这趟倒拉车,确实给铁路沿线的百姓带来过不少便利和福利。
当然了,坐这趟车进京走亲访友游玩的也有,但属于零散户。如果带小孩乘车,进京途中,大人会告诉小孩,一会儿就见到良乡塔了;长辛店一开车,又会告诉孩子,一会儿就见到卢沟桥了,卢沟桥石栏杆上的狮子数也数不清。回来的路上,又会告诉孩子:“良乡塔漫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让他们记住沿途这几个地方的顺位。
提起这趟倒拉车,不得不提一下1971年12月7日琉璃河站发生的重大铁路旅客列车冲突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晚上22点多。事故的原因是货物列车司机打盹睡觉,误闯红灯,进入在站停靠的451次列车线路,造成了追尾。货物列车直接撞上客车车体,将车体撞起后,砸向车站运转室,当场造成旅客和车站工作人员14人死亡、22人受伤的旅客列车重大事故。琉璃河车站站长被撞上站台的客车车厢压在底下,也未幸免于难。所庆幸的是,当时正值寒冬,后部几节车厢没烧暖气,人们都集中到了前部车厢,否则伤亡会更大。
70年代末期,京广铁路先由客运列车开始,逐步改为内燃机车牵引。内燃机车双向都有驾驶室,永定门站到松林店站这趟市郊车也很快进行了更新换代。倒拉车的故事也就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如今,蒸汽机车早已经进入了铁道博物馆。代之而起的是內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所有机车全部安装上了无线通讯,自动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实现了行车指挥、信号、道岔、机车微机联锁。我们的动车、高铁正引领着时代列车,把我们带进一个新的、飞速发展的时代。
作者简介:马宏,男,祖籍河北涿州,1955年生于京西长辛店,1977年参加高考,1980年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行车组织专业毕业,在职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铁道部党校企业管理班毕业。曾担任过车站值班员,党委政治教员,安技科长,站长,党支部书记等职。曾为《京铁工人报》通讯员。中国老年大学网站特约专栏作者,华文原创小说平台签约作家,北京房山区作协会员。